“供给侧改革2.0”发力, 主线从科技成长切换到基建有色了吗?
- 2025-07-30 21:34:35
- 449
近日,周期板块崛起,石化ETF(159731)、有色金属ETF基金(516650)持续表现。尤其是煤炭板块大幅上涨。
消息面上,反内卷+稳增长方案预期出台+万亿水电工程,组合拳对周期板块的上涨有较大推动力。
7月初,财经委员会再提“反内卷”,并且第一次首次将“治理低价无序竞争”纳入国家战略,光伏、钢铁、水泥成重点对象,大规模的减产开始落地,同时传出“光伏玻璃一些头部企业宣布7月起联合减产30%”;
7月18日,工信部负责人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,下半年将实施新一轮钢铁、有色金属、石化、建材等十大重点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,具体工作方案将在近期陆续发布。
7月19日,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1.2万亿级别的投资规模,工程体量大、周期长、影响远,政策在投资端发力,弥补内需不足,配合“反内卷”供给侧改革让市场有更乐观期待。
价格端也有了一定的起色:多晶硅价格成功持续修复,目前已外溢至碳酸锂和氧化铝。锂、钴、稀土从成本角度均已寻到价格底部,近期还有独立因素推波助澜触发价格上涨:锂基于矿权审核趋严、钴基于刚果金出口禁令、稀土是战略性提升与短缺预期共振。
华夏基金策略团队认为:
整体看依然是“反内卷”逻辑的延续和落地,新一轮的“反内卷”行动正在紧锣密鼓准备中。市场将这一轮政策看作是“供给侧改革2.0”,不仅因为内卷的原因之一仍是产能过剩,更是因为政府出面是反内卷能够推动的重要原因。
展望后市,我们延续前期对反内卷行情的判断:
一方面,伴随着政策驱动的产能逐渐出清,长期受压抑的商品价格具备较高的修复弹性,进而转化为业绩;
另一方面,二级市场也经历了长期的走弱,预期反转后市场修复空间、弹性也较大,具备一定“值博率”,周期板块估值逻辑已经从“弱预期-弱现实”转化为“强预期-弱现实”,接下来观察下游需求层面的改善。
短期政策主导市场,阶段性政策或持续出台,且板块位置较低,契合资金高低切换需要,相关市场预期一时难以证伪,盘面或维持偏强表现。叠加近期海外财政货币双宽松的氛围等,周期板块热度或持续。
“哑铃策略”依然有效,但结构上市场似乎在自发优化:
防御端,反内卷政策预期下,有色金属为代表的周期股暂时取代了银行股;
成长端,科技股、微小盘题材股短期回调,取而代之的是,困境反转+政策催化为代表的基建股。
但我们认为科技主线的地位并未改变:
周期+基建火热上涨,也是市场轮动特征的延续,资金围绕“性价比”不断高低切换,在参与等热点交易的同时,可以继续关注调整后的人工智能、游戏、金融科技等科技方向,逢低积攒筹码;红利资产作为“类债券”属性下的权益资产依然具备配置价值。
风险提示:以上仅作为服务信息,观点仅供参考。提及个股不作为推荐,不作为投资依据。指数过往业绩不代表未来表现,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或承诺。ETF二级市场价格涨跌幅不代表实际净值变动。市场有风险,投资需谨慎。
上述基金风险等级为R4(中高风险),具体风险评级结果以基金管理人和销售机构提供的评级结果为准。上述基金为股票基金,其预期风险和预期收益高于混合基金、债券基金与货币市场基金。作为指数基金,可能出现跟踪误差控制未达约定目标、指数编制机构停止服务、成份券停牌或违约等风险。
此外,ETF产品特定风险还包括:标的指数回报与股票市场平均回报偏离的风险、标的指数波动的风险等。
投资人应当认真阅读法律文件,判断是否和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相适应。基金管理人不保证盈利,也不保证最低收益。
- 上一篇:男子借万以贷养贷担保费高达万
- 下一篇:章若楠虎扑扫楼