难怪足协那么有钱! 没想到居然对中超联赛高达36%的收入分成比例
- 2025-07-22 19:42:24
- 328
真没想到中国足协对中超联赛高达36%的收入分成比例,远超国际常规标准,这一机制长期挤压了俱乐部的生存空间,也反映出中国足球管理体制的结构性问题。
中超公司成立于2005年,初衷是效仿英超联盟实现“管办分离”,但实际股权分配中,中国足协独占36%的股份,16家俱乐部各占4%。这意味着联赛版权、赞助商收益等商业收入中,足协直接分走36%,而俱乐部合计仅占64%。
对比国际:欧洲五大联赛(如英足总、西班牙足协)及日韩足协从职业联赛的分成比例普遍在5%以下,主要用于支持业余足球或冷门项目,而非直接瓜分商业收益。
中超联赛年收入约4亿元(含版权费1.5亿、冠名费1.2亿及其他赞助),扣除成本后,每家俱乐部仅能分得约1000万元分红。若足协将持股比例降至5%,每队可多分约500万元,显著缓解运营压力。
高比例分成引发的问题
1.俱乐部经营困境
“金元时代”后遗症:此前俱乐部依赖投资人烧钱(单赛季引援花费超10亿),但足协分成未反哺青训或基建,反而加剧财务失衡。
欠薪潮蔓延:2023赛季中超球员欠薪总额达7.3亿元,部分球队甚至需球员自购比赛装备。
2.联赛商业价值受挫
2025年夏季,因国足战绩低迷和反腐风波,赞助商大规模撤离:
耐克终止10年合约(年赞助1亿元),蒙牛销量因球迷抵制暴跌18%;
中国平安结束中超冠名,联赛资金缺口达3亿元,总赞助额从44亿骤降至6.5亿。
3.青训体系崩坏
足协长期依赖联赛分成,却未投入青训:
2025年中国13-18岁注册球员仅4763人,不足越南的1/5、日本的0.7%;
青训腐败严重,家长需支付20万“入门费”才能获得试训机会。
改革动向与初步成效
1.管办分离实质性推进
2025赛季起,中足联(中国足球协会超级联赛管理委员会)独立运营三级联赛,足协专注国家队、青训及社会足球。
足协承诺放弃商务开发主导权,将广告牌权益、版权谈判移交中足联。
2.俱乐部分红提升的积极信号
2025年中超公司公布新分红方案:
每队基础分红1.2亿元(历史新高),较此前增长约50%;
增设排名奖金(冠军额外2000万),兼顾公平与竞争激励。
3.俱乐部开源探索初见成效
大连英博模式:2024年中甲赛季投资仅756万,通过票房(2460万)、政府支持(训练基地、安保补贴)实现收支平衡,2025年冲超后预计收入破1.1亿。
周边产品增长:国安2024年周边收入1600万,申花、蓉城等球衣销量激增63%,但距日本浦和红钻(8000万)、欧洲豪门(超1亿欧元)仍有差距。
未来关键:足协让利与系统性改革
1.降低持股至国际合理水平(5%)
若足协将36%股份降至5%,可为每队释放500万资金,用于青训和运营。同时,足协可通过国家队赞助(年收入近3亿)、足协杯等实现自给自足。
2.构建良性反哺机制
中足联未来可将联赛增收部分按比例反哺足协,用于:
青训体系重建:扩大注册球员基数,杜绝腐败;
草根足球扶持:参考英足总将收入补贴低级别联赛。
3.俱乐部盈利模式多元
开发IP价值:中超场均观众已超J联赛(2.39万人),需学习欧洲俱乐部跨界联名、授权开发(如皇马周边年入16亿);
政府与企业协同:大连案例证明,政府承担场地、安保成本,企业专注运营,可降低亏损!
36%的分成比例是中国足球“管办不分”时代的畸形产物,其改革不仅是股权数字的调整,更是足球治理逻辑的重构。2025年管办分离落地与分红提升已迈出关键一步,但唯有足协彻底让利(持股降至5%)、中足联建立可持续反哺机制,同时俱乐部挖掘自身造血能力,中国足球才能从“商业雪崩”走向“养鸡取蛋”的良性循环。
- 上一篇:程潇自曝经常拉黑别人
- 下一篇:百万网红大头突发疾病离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