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国首个人工智能局挂牌 周国辉: 闯出一条数字化转型的新路

  • 2025-09-05 23:36:20
  • 832

潮新闻客户端编辑董洁吴盈秋

志在成为“人工智能创新发展高地”的浙江,迎来首个人工智能局。9月3日下午,温州举行全市人工智能创新发展大会,会上正式揭牌成立温州市人工智能局,温州在加快建设人工智能创新发展先行市进程中迈进重要一步。据悉,这是全省首个挂牌的人工智能局。

人工智能局是做什么的?为什么全省首个设在了温州?温州的探索对省内其他城市来说意味着什么?

详情点击>>

潮评丨全省首个人工智能局挂牌,期待“新牌子”蹚出新路子

温州首设人工智能局,这无疑是一个大胆的尝试。年初在温州考察过也是全国首创的数安港,感觉到他们在科技创新的雄心壮志。近日看到此消息,更是关注,甚为期待。

我很同意潮评文章的观点,“新牌子”要挂,“新路子”更得蹚。机构的设立是一个信号,真正要发挥其变革性的效能,需要一系列深入、系统且富有勇气的探索。如何“蹚出新路子”,关键是处理好政府有为与市场有效的关系,这在个人的近作中已有专门的论述。现在还有一点点不一定成熟的想法。

一是明确核心定位:不做“大管家”,要做“催化剂”和“连接器”。传统政府部门容易陷入审批和管理的老路。AI局的核心职能不应是“管”,而应是“促”和“连”。要促发展,善于制定具有前瞻性和吸引力的产业政策,提供测试场地、算力支持、数据开放等关键要素,降低AI企业的创新成本和门槛。要连生态,成为连接“政、产、学、研、用”各方的核心枢纽。打破数据孤岛,推动高校科研与本地产业需求对接,帮助企业找到应用场景,为传统企业引入AI解决方案。

二是聚焦温州特色产业,打造“AI+”深度应用标杆。温州有许多特色产业集群(如电气、泵阀、鞋服、汽车零部件等)。AI局的成功不仅要引入一些头部AI公司,更在于让本地的传统产业因为AI而焕发新生。要实施“一业一策”。深入每个重点行业,调研企业最关切的痛点,如产品质量检测、供应链优化、个性化定制、预测性维护等,联合AI企业和高校,打造一批“用得上、效果好、划得来”的标杆案例。要打造“产业大脑”,推动产业链上下游数据贯通,利用AI优化区域资源配置,提升整个产业集群的效率和韧性。

三是勇于在数据治理和开放方面先行先试。数据是AI的“燃料”。政府手里掌握着大量高价值数据(诸如城市运行、公共服务、交通等)。AI局可以积极探索。建立“数据沙箱”,在确保安全和隐私的前提下,以“可用不可见”等形式,定向、分级、分类地向可信赖的创新主体开放公共数据,用于AI模型训练和场景测试。制定数据标准,推动建立地方性的数据采集、交换、使用标准,为数据要素的市场化流通打下基础。

四是创新人才引进与培育模式。温州在高端AI人才竞争中不占优势,必须另辟蹊径。借鉴改开之初“周末工程师”模式,做好柔性引才工作,通过项目制、顾问制、技术入股等方式,吸引全球顶尖AI智慧为温州服务。深耕本地人才土壤,与在温高校、职校深度合作,开设贴合产业需求的AI课程,培养大量AI应用型人才和“AI+传统工科”的复合型人才,为产业数字化转型提供坚实的人力基础。

五是营造鼓励创新、宽容失败的制度与文化环境。蹚新路必然伴随风险。AI局的另一项重要工作是营造适合创新的“软环境”。设立“监管沙盒”,对于创新的AI应用,在可控的小范围内试行,允许其在前期突破一些现有的政策限制,在实践中探索新的监管规则。健全容错机制,在政府主导的试点项目中,建立科学的容错纠错机制,明确免责边界,让探索者放下包袱,敢于尝试。

相信也衷心祝愿温州政府真正以改革者的锐气、服务员的姿态和市场化导向的思维,聚焦本地产业和企业的真问题,做好赋能与连接的大文章,充分激发广大企业的创新活力,不仅为温州闯出一条数字化转型的新路,也为全国同类城市发展人工智能提供宝贵的“温州经验”。